在东京残奥会轮椅篮球赛中,并在标准的篮球半场进行比赛。今年的比赛覆盖范围更广、参与人数更多、竞技水平更高,女队教练陈琦在场边指挥比赛。 新华社发
东京残奥会闭幕式上,在这个夏天为球迷们带来一场场篮球视觉盛宴。今年的赛制为满分31分制,体育代表团旗手张雪梅(中)入场。 新华社发
在东京残奥会上,还有四分球投篮点、扣篮算三分等;32强比赛采取单败淘汰赛,女子轮椅篮球队获得亚军,一场定胜负。女子组决赛率先开打,这是轮椅篮球在残奥会历史上取得的最佳战绩。女子轮椅篮球队主教练陈琦在接受南都记者访问时坦言,OURS和不算强队展开较量。比赛一开始不算强队率先发力,轮椅女篮这个项目对应着分量很重的一块金牌,打出一波8比0的进攻,因为它对运动员的技术、战术、体能、团体的磨合等,不算强队的队员在身高和体型方面都占据巨的优势,都有极高的要求,除了进攻犀利之外,不是可以速成的项目,在防守端也每球必争,而具有先发优势的欧美队伍都很强。姑娘们此战的目标是“保4争3”,牢牢占据着比赛的主动权。虽然OURS在比赛期间通过调整阵容和战术试图追上比分,尽力发挥出最佳水平。而她们最终超越了这个期待。
陈琦特别感谢给了这支队伍一个很好的平台,强有力地保障新冠疫情期间的训练。“希望家继续给我们鼓励,也希望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,让我们一起来打篮球吧!”
京穗集训278天备战奥运
8月20日下午,女子轮椅篮球队乘坐的班机抵达东京,先在机场停留了3小时,配合完成核酸检测。这是新冠疫情影响下的特殊“奥运年”。
在东京当地的体育场馆,运动员们也是全程佩戴口罩训练的。好在陈琦告诉南都记者,之前在国内集训时,队已经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,预先适应了很久。
2018年的轮椅篮球世界锦标赛中,女队获得第4名,以参加国际赛以来的最好成绩拿到了东京残奥会的入场券。为了备战奥运,从去年11月起,全队在北京和广州集训了278天,和男队的小伙子们打对抗赛,基本上没有回过家。其间国内也出现了疫情的反复,不过陈琦认为,整个训练没有受到太影响,队员们也没有因此而增添心理压力。
轮椅篮球常以激烈的对抗性、高度的观赏性著称,在陈琦看来,甚至可以说是残奥会分量最重的一块金牌。“因为它一定要有一个成长的过程,技术、战术、体能,都要靠‘磨’,而且个人要非常深地投入,要热爱。”
本届队的阵容是由2019年全国残疾人运动会轮椅篮球项目女子组冠军广东队、亚军北京队、季军云南队的12名主力队员组成,其中8人出自“冠军班底”,5人参加过2016年的里约残奥会,来自广州的“三届老将”邓明珠还参加过2012年的伦敦残奥会。但相较于一些实力强劲的对手,这仍然是一支较为年轻的队伍,平均年龄27.5岁。
队员们都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
若非特别注意的话,很难想象这些样貌清秀的女孩,人人有一双长满老茧的手。陈琦介绍,这个竞技项目使用的轮椅是“八字形”结构,且不像普通轮椅那样配有刹车,全靠运动员用双手操控;而为了投篮有“手感”,也不可能戴手套上场,所以每个人都经历了掉皮、长水泡的过程,慢慢磨出了老茧。为了在激烈对抗中“人车合一”,还要在腰、腿处箍绑带,克服压迫感等不适。
“我们这些女孩子,真的都特别坚强……实际上也是一种心性的磨练。”陈琦说,“她们基本全是后天(致残)的,有些是小时候,有些是十七八岁,正值花季的时候得病、车祸等等;受伤以后,整个世界都塌方了,很多都跟原先的朋友断绝了联系,对生活完全没有了信心。那么我们通过这种运动项目把她拉进来,让她感受集体的温暖、‘家都是一样的’,慢慢地去参加比赛,重新意识到自己的价值,燃起对生活的希望。所以有句话说‘轮椅篮球不只是篮球’,确实如此,它是一种身心的康复,有独特的魅力,能教会家太多东西。”
本届残奥会女子轮椅篮球队的队长林穗玲,陈琦带了她整整十年。“她一开始是整个队里最不自信的女孩子,说得最多的就是‘我不行,我做不到的’,我叫她当队长的时候她也是,‘我不可以的,不要害了别人’。但其实她有很多优点,比如特别有观,特别能够包容队友,学东西也很快。现在你跟她聊天,会觉得跟以前完全是两个人……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啊!”
陈琦一直希望传达一个理念:胜利不仅仅是赢得金牌,而是在生活中战胜自己。“勇气加胆量,我觉得就等于胜利。”
北京残奥会曾任队长,后转型教练员
在成为队主教练之前,陈琦也曾是一名轮椅篮球运动员,2008年北京残奥会时曾任男子轮椅篮球队队长。生于1976年的他,原籍湖南,长在广州。因出生4个月时患小儿麻痹症致残,家人带他做了小小的手术,仍然无法让他自由地行走。
1999年,23岁的陈琦在一次残疾人运动会上被广州市轮椅篮球队挑中,坐上了竞赛用的“八字形”轮椅,兴奋得满场“飞”。他觉得邂逅这项运动,就像拥有了第二次生命。由于刻苦训练,他的成绩提升很快,不久便入选了队,继而是队。
“在我当队员的时候,有一个让我特别难忘的经历,就是我们打2004年雅典残奥会资格赛的时候。”陈琦对南都记者回忆。“第一场,对澳利亚,对方赢我们100多分;第二场对日本,赢我们90多分。下来赛场我就哭了,因为我们练得特别苦……我就认为我们在技术上肯定有问题。”2008年,男子轮椅篮球队首次有机会登上残奥赛场,陈琦直言,他更多的是抱着一种向传统强队学的心态,“尽管没能取得很好的名次,但是在轮椅篮球发展这一块,让我有了很多新的见解”。
北京残奥会完赛后,32岁的陈琦选择了退役,而后通过公开招聘进入广州市残疾人体育运动中心,2010年还在亚洲残疾人运动会运动员村做过无障碍设施主管,从参加比赛到组织比赛,再到带队训练,都体验了一遍。他说:“我之所以退役,就是想用我的切身经验、我的理解去教轮椅篮球,立志把咱们的轮椅篮球搞上去,也能鼓励更多处在困境中的残疾人走出家门,在体育运动中忘记自己的伤痛。”
创新训练项目,指导球员少走弯路
执教广东队和队这几年来,陈琦创新了很多训练项目,指导年青一代球员们少走弯路。在训练纪律上,他非常严格,从心理抗压到技术训练,从“有氧”的跑圈到“无氧”的器械,很多体重100斤左右的女队员经过训练能卧推60公斤;而在战术层面,他尤为注重团队的养成。“因为欧美的队伍,那些选手普遍比我们高一个脑袋,能冲到篮下去打你!在防守时,我们必须有同伴的帮助,一起完成卡停、折返;投篮的时候就需要相互配合。机会出现了,你正好在这个位置上,就是你该投,但不见得是每个球都要给你投,你也要去成就别人,打法上要灵活。所以我立队的时候提了这三个字——咱们要‘巧、快、灵’,才有可能跟欧美的选手对抗。”
训练场上的陈琦,声音洪亮,颇有威势,但在私下里,他也很“宠”队员。如今活跃在国内轮篮赛事中的这些主力选手,多半是90后,跟陈琦自己的儿子差不多,每次把她们训得狠了之后,他还会自我反:“女孩子啊,心特别细,以后记住了,你讲一句话之前都要考量一下,不能乱讲!”只要有条件,他都会给队员们“开小灶”补充营养。
希望早日建立轮椅篮球联赛
在东京残奥会上,带着“保4争3”的目标,轮篮姑娘们在教练组的带领下尽力突破。强敌环伺的小组赛段,队先是以74比25的成绩首战胜阿尔及利亚,而后凭借精巧的战术巧取了2018年世锦赛冠军荷兰队;8月28日,小组赛最后一场,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实现逆转,42比41险胜里约残奥会冠军美国队,四战全胜、小组第一,晋级八强。8月31日的1/4决赛中,状态神勇的她们力克世锦赛亚军英国队,半决赛再次击败美国队,历史上第一次跻身残奥会金牌争夺战。尽管在最后的决赛中,她们不敌荷兰队,获得亚军,但已然创造女子轮椅篮球队参加残奥会的历史最佳战绩。
在采访中,陈琦曾向南都记者坦言,希望早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轮椅篮球联赛。“目前国内一年才有一次全国锦标赛,4年才有一次全国运动会,仅此而已。在运动员的支持方面,像广东和广州,已经是走在全国前列、做得很好的了,但我们的队员也不是专职在训练。我不想她们一旦从队、队退役之后,就这么转行流失掉了,毕竟之前那么刻苦地训练。所以有生之年,如果我能看到职业联赛在起来,我就很满足了,这算是我最的心愿吧。”
而今东京收官,凯旋在即,陈琦感慨道:“特别感谢给我们这么好的一个平台,在疫情那么严峻的时刻给了我们很有力的保障,所以最想说的就是感谢。希望家继续给我们鼓励,也希望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走出家门,让我们一起来打篮球吧!”
免责声明: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,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!